> 文章列表 > “绿染晓云冉冉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绿染晓云冉冉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绿染晓云冉冉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绿染晓云冉冉”出自宋代李莱老的《西江月(海棠)》。

“绿染晓云冉冉”全诗

《西江月(海棠)》

宋代 李莱老

绿染晓云冉冉,红酣清雾冥冥。

银簪悬烛锦官城。

困倚墙头半影。

雨后遍饶艳冶,燕来同作清明。

更深犹唤玉靴笙。

不管西池露冷。

《西江月(海棠)》李莱老 翻译、赏析和诗意

《西江月(海棠)》是一首宋代的诗词,作者是李莱老。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、诗意和赏析:

绿染晓云冉冉,

红酣清雾冥冥。

银簪悬烛锦官城。

困倚墙头半影。

雨后遍饶艳冶,

燕来同作清明。

更深犹唤玉靴笙。

不管西池露冷。

译文:

清晨,绿色染满了朝霞,云彩轻轻地漂浮着。

红霞醉了清晨的雾气,使得一切都变得朦胧。

银簪挂着烛光,点亮了锦官城。

我倚在墙头,身影只有一半。

雨后,世界充满了艳丽与妖娆,

燕子飞来,一同庆祝清明节。

更深的夜晚,仍然能听到玉靴和笙箫的声音。

我不在乎西池的露水有多冷。

诗意和赏析:

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幅清晨的景象,诗人以独特的笔触表达了自己的感慨和情感。

首两句以云彩和雾气的形象描绘了清晨的景色。绿色的朝霞染满了天空,红霞与清晨的雾气交织在一起,使得景色变得朦胧而美丽。

接下来的两句描述了锦官城,烛光在银簪上闪烁,照亮了这座城市。诗人倚在墙头,身影只有一半,给人一种忧郁和无奈的感觉。

后面的两句描绘了雨后的景象。雨后的世界充满了艳丽和妖娆,燕子飞来,与诗人一同庆祝清明节。夜晚更深的时候,仍然能听到玉靴和笙箫的声音,这是一种寂寞和温暖的象征。

整首诗词通过景物的描绘,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美好的追求。诗中交织了自然景色、人文景观和情感表达,给人以意境深远的感受。通过对自然和人文景色的细致描绘,诗人让读者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深远的意义。

CG素材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