> 文章列表 > “昭君传意向文君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昭君传意向文君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昭君传意向文君”的出处是哪里

昭君传意向文君”出自唐代吉师老的《看蜀女转昭君变》。

“昭君传意向文君”全诗

《看蜀女转昭君变》

唐代 吉师老

妖姬未著石榴裙,自道家连锦水濆。

檀口解知千载事,清词堪叹九秋文。

翠眉颦处楚边月,画卷开时塞外云。

说尽绮罗当日恨,昭君传意向文君。

《看蜀女转昭君变》吉师老 翻译、赏析和诗意

看蜀女转昭君变

妖姬未著石榴裙,

自道家连锦水濆。

檀口解知千载事,

清词堪叹九秋文。

翠眉颦处楚边月,

画卷开时塞外云。

说尽绮罗当日恨,

昭君传意向文君。

诗词的中文译文:

看蜀女转变为贤德的昭君

云霞未衣红石榴裙,

自称子道经连纬针。

洞悉古人情事万千,

清丽辞章令人神往。

眉间愁颦中秋江畔,

揭开画卷塞外云旺。

述尽红尘中的恩怨情仇,

昭君的怨思传给文君。

诗意和赏析:

这首诗以传说中的蜀女转变为贤德的昭君为主题,展示了诗人对这一传说的思考和感慨。

诗人称道这位蜀女虽然仍穿着妖艳的石榴裙,但她却自称修道家,接触了经书,深悟了古代人情百态。她的清丽辞章令人叹为观止,令人向往不已。

诗人描绘了昭君的眉头紧皱时,江畔的中秋月亮;揭开画卷时,塞外的云突然变得繁盛。诗人告诉我们,蜀女向昭君传递了她当年的痛苦和仇恨,昭君又将这些传达给了文君。

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昭君传说的深刻思考,通过描述蜀女、昭君和文君之间的联系和情感传递,展现了诗人对女性命运的思考和对历史上令人痴迷的故事的畅想。诗人以娓娓动听的语言将这一传说展现在读者面前,引发读者对传说深层含义的思考。